首页

棉袜足j吐奶

时间:2025-05-28 12:15:22 作者:“中南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合作研讨会”在南非约堡举行 浏览量:16682

  中新社青海玉树8月21日电(肖玉笛)“同饮一江水 光影耀澜湄”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21日在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正式启动。当天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6名代表以“澜湄合作:挑战、机遇与交流”为主题,展开澜湄国家青年对话。

  本次对话主要围绕澜湄六国青年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如何促进流域人文交流两个话题展开。来自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和缅甸的6名青年代表分别就这两个话题发言并展开讨论。

2023年8月21日上午,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6名代表以“澜湄合作:挑战、机遇与交流”为主题,在青海省玉树市展开澜湄国家青年对话。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流经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五国,既是联系澜湄六国的天然纽带,也是流域民众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千百年来,澜湄六国因水结缘,拥有相亲相近的传统文化和密不可分的人文联系。

  2016年,澜湄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在这7年里,流域六国不断开展青年人才合作交流,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图为来自越南的阮光雄发言。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来自越南的阮光雄说:“澜湄六国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得益于中国的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流域六国在各个领域来往日益频繁。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年人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存。”

图为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老挝青年苏朋发言。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谈及澜湄合作机制为各国青年带来的机遇,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老挝青年苏朋认为,中老铁路的开通给老挝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这是老挝青年的黄金时代”。

图为来自缅甸的艾可安发言。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来自缅甸的艾可安表示,六国青年未来可依赖政府间设立的留学项目、文化交流项目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并拓展就业渠道。2019年在复旦大学成立的澜沧江-湄公河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就为六国青年提供了许多机会。与此同时,世界科技发展迅速,青年人也面临更多挑战,需要加强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学习。

图为柬埔寨女孩孟塔娜。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柬埔寨女孩孟塔娜认为自己就是澜湄合作机制下的受益者,她曾获澜湄奖学金,如今在位于云南省的大理大学读研。

中国青年李大武表示,青年身为社会的生力军,需以自身为纽带,为全社会展开明亮的对话。 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对于澜湄六国青年在促进流域人文交流中应如何作为这一话题,中国青年李大武用“传播”和“进入”两个关键词进行概括。他说,青年身为社会的生力军,需以自身为纽带,为全社会展开明亮的对话。李大武认为,青年人应该进入脚下的平凡生活,像澜沧江-湄公河一样,流淌在广袤的地域之上,在不懈前行中感受真实世界的脉动。

图为来自泰国的李娟发言。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来自泰国的李娟表示,青年要促进流域人文交流,首先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学习他国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传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

  阮光雄从留学生身份这一角度,谈对人文交流的理解。他说,自己首先是求学者,其次是人文交流的桥梁,既要走出去,给世界朋友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也要引进来,把自己在中国真实的所见所闻讲给身边的人听。

  值得一提的是,多国青年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年轻人应该多利用社交媒体,主动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加强不同国家青年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增强对彼此的理解。

  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由中国新闻社指导,青海省外事办公室、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共玉树州委、玉树州人民政府、中新视频、中新社青海分社主办。(完)

【编辑:李霈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多国专家:中国走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澳门青年 谈雅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为首位在广东省执业的澳门医生,我要和广大青年一起,用我们的青春与激情共同汇入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

谢震业特意找组委会播放歌曲《年轻的战场》

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和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指导,君龙人寿和中信银行厦门分行联合主办的本次论坛,汇集多位银行、保险、康养产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从政策、市场、创新等多元视角,展开演讲与干货分享,因应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探索新模式、贡献新思路。

如何接《黑神话·悟空》流量?文旅部门须深度融合“游戏+文旅”

比利时游客不仅感受到中国的古老文化和现代化城市之美,还体验了“最炫民族风”。“这趟中国之旅让我们的客人惊叹不已。”梵尚·沃笑道。

粉丝追星追成“黄牛”?一粉丝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获刑

8月7日,由于连日降雨,黑龙江海林市海浪河超过警戒水位,当天10时30分,武警黑龙江总队牡丹江支队接到命令,海浪河河岸长汀镇七山村出村桥梁被洪水冲垮,71名村民被困。

会议指出,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有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的到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要求,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既要抓大头抓主要,保证面上稳定,更要紧盯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品种、主要地区,集中力量攻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